李琼久书法“自以为非”交流碎片(黄潮vs空明散人)
▲关注滤镜,艺术和番茄没啥两样
▲李琼久题写“自以为非”
这篇微信主要展现【名人宽窄巷】近期专访文章《陈泽生:与少儿为伍,把童趣画进国画中》下的血案,哈哈哈哈。
关于这篇文章,网友主要质疑两点。一是,童趣不能概括陈泽生先生的画,童趣二字太过表象,而先生的画的内涵应该更加博大,是可以上升至哲学层面的作品;二是,李琼久先生给弟子陈泽生先生题写的四个字“自以为非”,最后一字应为“非”字的草书,而不是从字形上看似的“飞”字。
关于第一点,本人也隐约觉得用童趣概括陈泽生的画,是略微草率和偏颇的,但除了这种趣,我确实没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去鉴赏风格鲜明的、陈泽生式的国画。因为他画中最独特的东西是“教科书”上没有的,是要靠观者自己去感受的。所以,文章中的观点只是我个人的看法,而且是暂时的看法。文中没有具体去解读作品,就是因为担心太过主观而露怯。
第二点是重点,李琼久先生的“自以为非”中,最后一个字,从字形上看,确实像“飞”字。本人这是吃了没文化的亏,并不知道“非”字的草书是如何写的。确确实实是从一开始就认成了“飞”。杨智勇先生曾经给我说,在古代汉语里,飞与非,通假。而当时陈泽生先生本人对此语焉不详。所以,有杨智勇先生的“论据”支撑,便在文中壮起胆子写成了“飞”。但是,对“自以为非”的意义,是达成了共识的。
所以,记住啦,人丑多读书。
才疏学浅莫装逼,装逼被雷劈。
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
下面是黄潮先生和杨智勇先生关于“非”与“飞”到底是不是通假字的争论,挺有意思的。
哈哈哈哈,我只是个在旁边吃瓜的人。
黄潮:是的,可能是笔误,九公所题应是,自以为非。(这其实是个台阶的.......)
本人:评论也有说实际写得就是非字,不懂草书,得请教下老师………[捂脸]
黄潮:刚才乐山书法家彭家敏说是个非字。
空明散人(杨智勇):李琼久这里写的"非",是草书的写法,是正确的。 但飛、非在古汉语里是通假字,也是正确的。
黄潮:九公写的是非,与飞不能通用。我查了词源,1935年版词海,皆不通用。非与飞分属不同的部。你是在什么书上查到通用非飞呢?
空明散人(杨智勇):经籍纂詁
黄潮:许慎说文也不通用,不要剑走偏锋
空明散人(杨智勇):飞非是通假字,没说李琼久错,草书非正确。
黄潮:非部,飞部两个部,你非要整成一个[流泪]你让我戴老花眼镜加上放大镜为你查字,损伤眼晴让你赔[流泪]
空明散人(杨智勇):臺灣宏業书局,93年版。
黄潮:关于文字通假与否,还得照说文,词源等正门进入。你说的那书,属于训诂,小学范畴。
空明散人(杨智勇):黄潮先生,我小学,你大学,我错误,你正确,我倆经常争论,"叫筋",赢了又怎么样,有意思?荀子说有争气者,不与论也。黄潮先生[握手][握手][握手][/咖啡][/咖啡][/咖啡]
黄潮:都是拿给你整糊涂了,有人看了君的文章,认为九公题字是非,不是飞,我还以为是君的笔误,结果你又说是通假字。我晩上回到书房,便搬书一查,结果是不通假。这个争论值得。
空明散人(杨智勇):现在不争了,哪天喝茶?
本人:哈哈哈哈,那个照片地下写的飞,文章内容里面写的“自以为飞(非)”,两个fei都写了,大家选一个用。反正都得是“非”的意思。[偷笑][偷笑][偷笑]两位老师的争论我截图了。以后说不定用得上。
黄潮:大致山人述评,我觉得说的好,复制粘贴于后。
黄潮:中国的文化说到底是“老”的文化,不是“稚”的文化。这个“老”是成熟、老辣、深厚、底蕴!而“稚”我一直就认为是不成熟的状态,非年龄、性情所能参照比拟;现在时常拿稚拙说事,不恰当也不负责任,不是随便就能指鹿为马的。纵观中国艺术的发展走向,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认知,当一件事做到极致会成为一个标杆式的高度!比如说两宋的山水,对后世的影响至今不能逾越!及后元明时期成就了诸多的大家巨擘,但它们的关系俨然传承有序,相得益彰。
现在则不然,虽名义假托传承,实际早已物是人非,不过只是用着宣纸毛笔而已!至于怎么用?学生还没有当好,就时常大放厥词,这是我对他们的评议。这些书画家们有几个研究过中国的文化脉络,不过是坐在家里闭门造车罢了。然后借一些赛事展览标榜一下自己的履历,实则空乏得很!
我所认识的中国文化气势恢阔,文华隽永,穿插于诗词歌赋,书法丹青,济世文章,又岂是枭小之辈所能窥探,即使是小学之道,亦足以自娱己心,传播后世。
空明散人(杨智勇):这那个"山人"啊,他说中国文化是"老"的文化,不是"稚"的文化。"稚”不成熟,拿稚拙说事,不恰当,不负责,指鹿为马。可我们泽生兄的画,就是稚拙,有童趣啊,泽生兄也说,我就是要不成熟,成熟就是走向死亡。当然,他谈到传承有序,要有文脉,丹青书画,诗词歌赋,文华隽永,自娱己心,我是非常赞同。还说时下是假托传统,大放厥词。对我来且是假托,甚至是反传统,被社会的共有价值同化不觉,集体人格格式化,参赛事,入美协,入画院成为画画唯一目的。悲摧啊,时下是一个审美"乱世"的时代,何时中国画能回到文脉、画脉中传承有序?
哈哈哈哈,最后两段,老师们都没有谈论“飞”与“非”了,主题都升华了。
我不赞同谁,和批判谁,只是觉得:学习了,谢谢。
▲其实我比较喜欢这张照片
文章现场直达→【专访】陈泽生:与少儿为伍 把童趣画进国画中
-----
iPhone专用扫码赞赏
▼
# 长按下方扫描二维码,关注《滤镜》#
“艺术和番茄没啥两样”